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中小學(xué)語文教師招聘/編制考試歷年真題試卷
一、詩詞鑒賞(本大題共3小題)
讀杜甫詩《贈李白》,完成1—3題。
贈李白
杜甫
二年客東都,所歷厭機巧。
野人對膻腥,蔬食常不飽。
豈無青精飯,使我顏色好。
苦乏大藥資,山林跡如掃。
李侯金閨彥,脫身事幽討。
亦有梁宋游,方期拾瑤草。
1.請概括這首詩歌的主題。
2.根據(jù)敘述對象,可將整首詩分成哪兩個部分?簡要說明各部分的主要內(nèi)容。
3.請寫出詩歌第二句中的“機巧”的含義。
二、文言文閱讀(本大題共5小題)
讀《論語·季氏》第一章,完成第4—8題。
季氏將伐顓臾。冉有、季路見于孔子曰:“季氏將有事于顓臾?!?/span>
孔子曰:“求!無乃爾是過與?夫顓臾,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為?”
冉有曰:“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”
孔子曰:“求!周任有言曰:‘陳力就列,不能者止?!6怀?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且爾言過矣,虎兕出于柙,龜玉毀于櫝中,是誰之過與?”
冉有曰:“今夫顓臾,固而近于費,今不取,后世必為子孫憂?!?/span>
孔子曰:“求!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。丘也聞有國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蓋均無貧,和無寡,安無傾。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。既來之,則安之。今由與求也,相夫子,遠人不服,而不能來也;邦分崩離析,而不能守也;而謀動干戈于邦內(nèi)。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(nèi)也?!?/span>
4.下列“為”的詞性含義,與“何以伐為”中的不同的是【 】
A.況又發(fā)給工錢飯食,那些小民,何樂不為(《鏡花緣》)
B.予無所用天下為(《莊子·逍遙游》)
C.夫子何命焉為(《墨子·公輸》)
D.今故告之,反怒為(《漢書·孝成趙皇后傳》)
5.下列加著重號的字,與“修文德以來之”中“來”的用法不同的是【 】
A.莊公寤生,驚姜氏(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)
B.焉用亡鄭以陪鄰(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)
C.由也兼人,故退之(《論語·先進》)
D.常銜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東海(《山海經(jīng)·精衛(wèi)填?!罚?/span>
6.文中下列詞語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【 】
A.有事:發(fā)起軍事行動
B.東蒙主:主持祭祀東蒙山的人
C.夫子:孔子
D.費:季氏邑
7.本文最后一段“丘也聞……蕭墻之內(nèi)也”表現(xiàn)了什么思想理念?
8.將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(xiàn)代漢語。
(1)“陳力就列,不能者止?!?/span>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
(2)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。
參考答案更多資料請聯(lián)系微信:57540663
推薦會員套餐復(fù)習(xí)資料:
1.高分題庫上、下冊
2.考前卷A、B卷
3.真題卷、考前卷更新(電子版)
4.筆記及考點歸納整理(電子版)
微信:57540663